萬章曰:“堯以天下與舜,有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
“然則舜有天下也,孰與之?”曰:“天與之。”
“天與之者,諄(zhūn)諄然命之乎?”曰:“否。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與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薦人于天,不能使天與之天下;諸侯能薦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與之諸侯;大夫能薦人于諸侯,不能使諸侯與之大夫。昔者堯薦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問薦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與之,人與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舜相堯二十有八載,非人之所能為也,天也。堯崩,三年之喪畢,舜避堯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堯之子而謳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國,踐天子位焉。而居堯之宮,逼堯之子,是篡(cuàn)也,非天與也。太誓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此之謂也。”
萬章問曰:“舜往于田,號泣于旻(mín)天,何為其號泣也?”孟子曰:“怨慕也。”
萬章曰:“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勞而不怨。然則舜怨乎?”
曰:“長息問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則吾既得聞命矣;號泣于旻天,于父母,則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爾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為不若是恝(jiá),我竭力耕田,共為子職而已矣,父母之不我愛,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倉廩(lǐn)備,以事舜于畎(quǎn)畝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將胥(xū)天下而遷之焉。為不順于父母,如窮人無所歸。天下之士悅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憂;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憂;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憂;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人悅之、好色、富貴,無足以解憂者,惟順于父母,可以解憂。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于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見之矣。”
譯文
萬章問:“堯把天下交給舜,有這回事嗎?”孟子說:“不。天子不能把天下交給他人。”
萬章說:“那么舜得到天下,是誰給他的呢?”孟子說:“是上天給他的。”
萬章說:“上天給他的,是上天諄諄教導命令他的嗎?”孟子說:“不,上天不說話,是用行為和事實來示意而已。”
萬章說:“用行為和事實來示意,是怎么回事呢?”孟子說:“天子能向上天推薦人,卻不能讓天下把天下交給他人;諸侯能向天子推薦人,卻不能讓天子給他做諸侯;大夫能向諸侯推薦人,卻不能讓諸侯給他做大夫。從前,堯?qū)⑺赐扑]給天,天接受了;又將他公開向老百姓介紹,老百姓接受了;所以說,上天不說話,只是用行為和事實來示意而已。”
萬章說:“冒味地請問,向上天推薦,而上天接受了;介紹給老百姓,老百姓也接受了,這怎么樣說?”
孟子說:“堯派舜主持祭祀儀式,神靈都來享用了,這是上天接受了;派舜主持政事,而政事治理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yè),這就是民眾接受了。是上天把天下交給舜,是百姓把天下交給舜,所以說,天子不能把天下交給他人。舜輔佐堯二十八年,這不是單憑人力就能做到的,這有上天的力量。堯去世,三年服喪后,舜避開堯的兒子一直到南河之南,天下諸侯朝拜天子,不去見堯的兒子而去拜見舜;打官司的人,不去見堯的兒子而去拜見舜;歌頌的人,不歌頌堯的兒子而歌頌舜,所以說,這是天意。這之后舜才回到中原,繼承天子之位。如果居住堯的宮殿,逼迫堯的兒子,就是篡奪,而不是上天給的了?!渡袝?middot;泰誓》上說:‘上天所看見的來自于人民所看見的,上天所聽見的來自于人民所聽見的。’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萬章問:“大舜到田野里,望著天空哭訴,是什么事讓他呼告哭泣呢?”孟子說:“這是因為他又怨恨又思念。”
萬章說:“常聽說‘得父母寵愛,高興而難忘;被父母厭惡,憂愁而不怨恨。’那么,大舜怨恨父母嗎?”
孟子說:“長息曾經(jīng)問公明高:‘大舜到田野里,我已經(jīng)聽你講解過了;望著天哭訴,是為了父母,那我就不懂了。’公明高說:‘這就不是你能理解的了。’這是公明高以孝子的心態(tài),認為不應該若無其事,淡然處之:我盡力地耕田,恭敬地完成做兒子的職責而已,至于父母不寵愛我,我有什么辦法呢?帝堯派他的九個兒子兩個女兒,還有百官帶著牛羊、糧食,到農(nóng)田里去侍奉大舜,天下的許多讀書人都去歸附他,帝堯考察天下而把天下遷讓給舜。因為不被父母喜歡,舜就如同窮人找不到歸宿一樣。被天下的讀書人所喜歡,是每個人的欲望,而不能解開舜的憂愁;喜歡美貌的女子,也是每個人的欲望,娶了帝堯的兩個女兒,而還是不能解開舜的憂愁;富裕,也是每個人的欲望,擁有了整個天下,也還是不能解開舜的憂愁;尊貴,也是每個人的欲望,身為天子那樣的尊貴,也還不能解開舜的憂愁。被人喜愛、喜好美色、富裕且尊貴,沒有一樣能解除舜的憂愁,惟有讓父母順心才能解憂。人在少年時,仰慕父母;知道愛好美色了,則思念年輕漂亮的了;有了妻子,就會思念家室;入仕作官就會思念君主,得不到君主賞識就會內(nèi)心焦躁。只有最孝順的人終身思念父母。到了五十歲還思念父母的人,我在大舜身上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