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的人生觀都是不一樣的,而對待每一件事的態(tài)度與看法也是不一樣。
假如同時有兩個從監(jiān)獄往外看,一個人會看到爛泥,然后長嘆一聲:“唉,我呀,也不是何時才能出去,就算是出去了,又能做些什么呢?還不如在這墻大院里孤獨終生,等待著死去!”而另一個人則會懷著對未來的憧憬,仰望青天空中閃著的星星,略有所感的說:“等到過幾年我出去了,一定會踏踏實實走正道,再也不會想那些歪門斜道了,也爭取在城里掙點錢,然后回家好好的照顧老婆孩子……”他們所留心的事物與說出的話不同,主要是他們的人生觀不同,而他們以后所走的路當然也會截然相反。
“生活是美好的,雖然也不免有些傷心和痛苦,但這些都是生活的本色,我們要勇敢而樂觀的面對它。”是啊生活永遠是美好的,每個人不應該在小小的困難中放棄,甚至一蹶不振,更不應該用消極的心去看待事物的,我們反而要把每一次的挫折與磨難,當作對人生的一種考驗,而這種考驗,是為讓我們變得更強壯,更堅韌,更具有挑戰(zhàn)。其實我們對待每一件事情,就算是有些令人悲傷的,痛苦的,我們只要把他們往好處想,比如老師今天批評了我,本身心里很不愉快,可再仔細想想,老師是因為重視我,在乎我,才會時時提醒我所犯下的錯,。而這樣想,心里會舒服的很多。
尼采曾說:“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力。”正是。就如在地震時,沒有喊暈的權力,失火的時間沒有怕的權力;戰(zhàn)場上沒有怕死的權力一樣。只有不喊暈的人才能逃離危樓,只有不怕熏的人才能逃離火海;只有不怕死的戰(zhàn)士才能取得勝利;也只有受苦而不悲觀的人才能克服困難,脫離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