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孫丑章句8
陳臻問曰:“前日于齊,王饋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饋七十鎰而受;于薛,饋五十鎰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則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則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當在宋也,予將有遠行。行者必以贐,辭曰:‘饋贐。’予何為不受?當在薛也,予有戒心。辭曰:‘聞戒。’故為兵饋之,予何為不受?若于齊,則未有處也。無處而饋之,是貨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
孟子之平陸。謂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則去之否乎?”曰:“不待三。”
“然則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兇年饑歲,子之民,老羸轉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曰:“此非距心之所得為也。”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為之牧之者,則必為之求牧與芻矣。求牧與芻而不得,則反諸其人乎?抑亦立而視其死與?”曰:“此則距心之罪也。”
他日,見于王曰:“王之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為王誦之。”王曰:“此則寡人之罪也。”
譯文
陳臻問道:“以前在齊國的時候,齊王送給您上等金一百鎰您不接受;后來在宋國,宋君贈給您七十鎰金,您卻接受了;在薛地,薛君贈給您五十鎰金,您也接受了。如果以前的不接受是對的,那后來的接受便是錯誤的;如果后來的接受是正確的,那以前的不接受便是錯誤的。老師在兩種做法中,總有一個是錯的。”
孟子說:“都是對的。當在宋國的時候,我準備遠行,對遠行的人理應送些盤纏。所以宋君說:‘送上一些盤纏。’我怎么不接受呢?當在薛地的時候,我聽說路上有危險,需要戒備。薛君說:‘聽說您需要戒備,所以送上一點買兵器的錢。’我怎么能不接受呢?至于在齊國,就沒有說明什么用途,不說明用途卻要送錢給我,這是想收買我。哪里有君子可以拿錢收買的呢?”
孟子到了齊國的平陸縣,對那里的地方官孔距心說:“如果你的守衛(wèi)戰(zhàn)士在一天內三次擅離職守,你會開除他們嗎?”長官說:“不必等三次才開除他。”
孟子說:“可是你失職的地方也很多,災荒歉收的年份,你治下的百姓們,老弱病殘的輾轉于溝壑而死亡,年輕力壯的則散走四方,有好幾千人啊。”長官說:“這不是我孔距心的能力能處理好的事情啊。”
孟子說:“現(xiàn)在假如有個人接受了替別人放牧牛羊的事,那一定要設法找到牧場和喂養(yǎng)牲畜的草料,要是找不到牧場和草料,那么是把牛羊還給主人呢?還是站在一旁眼看著牛羊餓死呢?”長官說:“這是我孔距心的罪過了。”
過了些日子,孟子見到齊王,就對齊王說:“大王的地方長官,我結識了五個,其中能認識自己失職罪過的,只有孔距心一人。”于是就為齊王講述了經(jīng)過。齊王說:“這也是我的失職罪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