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雍也篇 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評析】
古代以面向南為尊位,天子、諸侯和官員聽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所以這里孔子是說可以讓冉雍去從政做官治理國家。在《先進》篇里,孔子將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學科“德行”之內(nèi),認為他已經(jīng)具備為官的基本條件。這是孔子實行他的“學而優(yōu)則仕”這一教育方針的典型事例。
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
【評析】
孔子方張辦事簡明扼要,不煩瑣,不拖拉,果斷利落。不過,任何事情都不可太過分。如果在辦事時,一味追求簡要,卻馬馬虎虎,就有些不夠妥當了。所以,孔子聽完仲弓的話以后,認為仲弓說得很有道理。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評析】
這里,孔子極為稱贊他的得意門生顏回,認為他好學上進,自顏回死后,已經(jīng)沒有如此好學的人了。在孔子對顏回的評價中,他特別談到不遷怒、不貳過這兩點,也從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學生,重在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情操。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評析】
孔子主張“君子周急不濟富”,這是從儒家“仁愛”思想出發(fā)的。孔子的“愛人”學說,并不是狹隘的愛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他又認為,周濟的只是窮人而不是富人,應當“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這種思想符合于人道主義。
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xiāng)黨乎!”
【評析】
以“仁愛”之心待人,這是儒家的傳統(tǒng)??鬃犹岢軡毨д?,是極富同情心的做法。這與上一章的內(nèi)容可以聯(lián)系起來思考。
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評析】
孔子認為,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自己應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干。只要具備了這樣的條件,就會受到重用。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作為統(tǒng)治者來講,選拔重用人才,不能只看出身而拋棄賢才,反映了舉賢才的思想和反對任人唯親的主張。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評析】
顏回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對孔子以“仁”為核心的思想有深入的理解,而且將“仁”貫穿于自己的行動與言論當中。所以,孔子贊揚他“三月不違仁”,而別的學生“則日月至焉而已。”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
【評析】
端木賜、仲由和冉求都是孔子的學生,他們在從事國務活動和行政事務方面,都各有其特長??鬃铀囵B(yǎng)的人才,就是要能夠輔佐君主或大臣從事政治活動。在本章里,孔子對他的三個學生都給予較高評價,認為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擔任重要職務的能力。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評析】
宋代人儒朱熹對閔子騫的這一做法極表贊賞,他說:處亂世,遇惡人當政,“剛則必取禍,柔則必取辱,”即硬碰或者屈從都要受害,又剛又柔,剛?cè)嵯酀?,才能應付自如,保存實力。這種態(tài)度才能處亂世而不驚,遇惡人而不辱,是極富智慧的處世哲學。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評析】
本章體現(xiàn)了孔子和冉伯牛的師生深情。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評析】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稱贊顏回,對他作了高度評價。這里講顏回“不改其樂”,這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這里包含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評析】
從本章里孔子與冉求師生二人的對話來看,冉求對于學習孔子所講授的理論產(chǎn)生了畏難情緒,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夠,在學習過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認為,冉求并非能力的問題,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難情緒做怪,所以對他提出批評。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評析】
在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區(qū)別,要求子夏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君子儒”是指地位高貴、通曉禮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小人儒”則指地位低賤,不通禮儀,品格平庸的人。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
【評析】
孔子極為重視發(fā)現(xiàn)人才、使用人才。他問子游的這段話,反映出他對舉賢才的重視。當時社會處于大動蕩、大變革時期,各諸侯國都重視接納人才,尤其是能夠幫助他們治國安邦的有用之才,這是出于政治和國務活動的需要。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后也,馬不進也。’”
【評析】
公元前484年,魯國與齊國打仗。魯國右翼軍敗退的時候,孟之反在最后掩護敗退的魯軍。對此,孔子給予了高度評價,宣揚他提出的“功不獨居,過不推諉”的學說,認為這是人的美德之一。
譯文
孔子說:“冉雍啊,可以讓他去做官。”
仲弓問孔子桑伯子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這個人還可以,他辦事簡要。”仲弓說:“居心恭敬嚴肅而行事簡要,像這樣來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嗎?如果態(tài)度馬虎粗疏,又以簡要的方法辦事,那不是太簡單了嗎?”孔子說:“這話你說得對。”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愛學習?”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顏回的弟子最好學,他從不遷怒于別人,也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只是很不幸他早早去世了?,F(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他那樣的人了,再也沒聽到誰愛好學習的了。”
子華出使齊國,冉有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谷米??鬃诱f:“給她六斗四升。”冉求請求再增加一些??鬃诱f:“再給她二斗四升。”冉求卻給他八百斗??鬃诱f:“公西赤到齊國去,乘坐著健壯的馬匹駕的車子,穿著又暖和又輕便的皮袍。我聽人說:君子只周濟急需救濟的人,而不是周濟富人的人。”
原思做孔子家的總管,孔子給他的酬勞是九百斗小米,原思推辭不要。孔子說:“不要推辭。如果多了就給你的鄉(xiāng)親們吧。”
孔子在評論仲弓的時候說:“耕牛產(chǎn)下的牛犢長著紅色的毛,角也長得整齊端正,人們雖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難道會舍棄它嗎?”
孔子說:“顏回這個人,他的心中長久地不離開仁德,其余的學生則只能短暫的做到這樣。”
季康子問孔子:“仲由可以讓他參與國家政事嗎?”孔子說:“仲由做事果斷,參與國家政事有什么困難呢?”季康子又問:“端木賜可以讓他參與國家政事嗎?”孔子說:“端木賜通達事理,對于參與政事有什么困難呢?”又問:“冉求可以讓他參與國家政事嗎?”孔子說:“冉求有才能,對于參與國家政事有什么困難呢?”
季氏派人請閔子騫去做費邑的長官,閔子騫對著來的人說:“請好好的替我推辭吧!如果再來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邊去了。”
伯牛生病了,孔子就去探望他,從窗戶外面握著他的手說:“沒有辦法呀,這是命里注定的吧!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
冉求說:“我不是不喜歡老師您所講的學說,而是我的能力不夠呀。”孔子說:“能力不夠的人是到半路才停下來,而你卻畫地為牢,不肯前進。”
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子游做了武城的長官??鬃诱f:“你在那里得到了人才沒有?”子游回答說:“有一個叫澹臺滅明的人,從來不走邪路,沒有公事從不到我屋子里來。”
孔子說:“孟之反不喜歡夸耀自己。戰(zhàn)敗時,他留在最后掩護全軍撤退??爝M城門的時候,他鞭打著自己的馬說,‘不是我敢于殿后,是我的馬跑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