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臺覽古》有感,全詩運用了今昔盛衰對比(或?qū)φ?、映襯)手法?!昂喴f明”要點。全詩著重寫今日之荒涼,以暗示昔日之繁華,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來襯托變幻無常的人事,旨意遙深,感人肺腑。此詩一上來就寫吳苑的殘破,蘇臺的荒涼,而人事的變化,興廢的無常,自在其中。后面緊接著寫楊柳在春天又發(fā)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舊,歲歲常新,以“新”與“ 舊”“荒”對比,不變的景物與變化的人事對照,增強了詩作的表現(xiàn)力,寫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詞,精煉而又自然。興由“蘇臺覽古”而起,抒發(fā)古今異變,起句的“舊苑荒臺”,以極衰颯之景象,引出極感傷的心境;而“楊柳新”,又以極清麗的物色,逗引起極愉悅的興會。第二句,繼續(xù)對這種感受作進一步烘托。三四兩句是經(jīng)由“舊苑荒臺”逗引起的情感體驗的進一步升華。人間沒有不散的筵席,物是人非、江山依舊,昔日蘇臺富麗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掛在西江之上的一輪明月了。
《清平調(diào)·名花傾國兩相歡》全詩都是贊頌楊貴妃的美麗,但是此時寫作背景是奉旨為楊貴妃寫詩的,倒是覺得辭藻過于華麗,直接用“傾國”正面點出楊貴妃的美麗。因此我其實更喜歡李白另外一首描寫楊貴妃的詩“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全詩沒有一詞直接表達楊貴妃的美麗,但是卻更加覺得楊貴妃就像是仙女一樣朦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