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讀孟子離婁篇,對君子的認知有以下感想,真正的君子與凡人的區(qū)別在于,君子能夠透過事物的表象看到其內(nèi)在的核心,從而選擇自己正確的立場,發(fā)表自己正確的言論。換言之,有的時候也許只有君子一個人是正確的,而凡人的肉眼凡胎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做出錯誤的選項。而孟子認為,其實也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看清其內(nèi)在或是核心,只是當一個人的核心被別人誤會之時,需要有人跳出來歸正周遭人們的認知與說法。
另一種說法就是凡人亦可選擇向圣賢學習、向圣賢靠攏,圣賢所能做到的事情,凡人也能做到。只是,可能對凡人來說因著其自身不同的人性弱點,不能每時每刻都隨著圣賢的步調(diào)與做法來規(guī)勸、歸正自己。但,一些較為簡單的認知改變,比如選擇正確或是錯誤的道路前行等對于凡人來說應該還是可以做到的——先走上正確的道路,再跟隨圣賢的步伐,能走到哪里,全憑自己的能力。哪怕只是走上那么幾個臺階,對自己來說可能都是非常大的進步與提升。只有一個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才能讓堅固頑強的凡人擺脫惡劣的根性,而使得自己真正成為一個人。
我們生活工作中也一樣,我們大多都是凡人,不能保證自己的每一個選擇都正確,但是我們在不斷糾錯的過程中走向趨于正確的道路就是一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