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孟子》中雙線并行的一篇:一是通過“盡心”、“知性”、“知天”的認識過程,達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一是通過“存心”、“養(yǎng)性”、“事天”的實踐過程,實現人格的道德完善。
真正的修養(yǎng)在動心忍性之間,能夠正確檢查出自己的錯誤,不遷怒不二過;人有時候明明自己犯了錯誤而不自知,反而遷怒于別人,這種錯誤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我們總是會為自己的錯誤找出各種各樣的客觀理由,很少會從自身反省,有時候甚至為了掩蓋自己的一個過錯而去編造更多的謊言,反省錯誤的同時其實也是提高自己修養(yǎng)的過程。
盡自己的善心,就是覺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覺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保存自己的善心,養(yǎng)護自己的本性,以此來對待天命。不論壽命是長是短都不改變態(tài)度,只是修身養(yǎng)性等待天命,這就是確立正常命運的方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做一件事情往往總是帶著很強的目的性,權衡利弊做出選擇,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用去思考那么多,你只管努力的去做就好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所謂天命,順從天命。
在有些人眼里,孔孟之道是迂腐的。但當我耐著性子,穿梭在“四書”中時,我發(fā)現自己的知見障是那么的根深蒂固,圣人以言立教是為了啟迪我們的心靈,給我們的人生一個指南,讓我們的一生能活的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