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晨讀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自我約束的重要性,同時也明白了謙恭是每個人都需要的美德。因為,我們認知這個世界,就如同盲人摸象一般,自己了解到的信息都是極其有限的,根本無法把握全貌。
能夠認清和接受這個事實,我們就能夠更好地接納不同的觀點。通常不同的觀點會被我們置于對立面。實際上,不同的觀點并非對立面,而是揭示了這個復(fù)雜世界的其他側(cè)面,你忽視的、不了解的那些面。
真正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會升起更多的包容和寬容,更從容地對待不同的意見,甚至樂于見到不同的意見。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越有修養(yǎng)的人,越謙卑。
左宗棠有一副對聯(lián):發(fā)上等愿,結(jié)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qū)捥幮小?/strong>意思是:人生在世,應(yīng)當(dāng)懷凌云之志,對緣分隨遇而安,享受普通人平平淡淡的福分;看問題要有長遠的目光,待人接物要謙遜溫和,凡事留有余地。
境界越高的人,越謙卑樸實,而不是盛氣凌人,傲慢無禮。因為他們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書經(jīng)》上講“謙受益,滿招損”,一個人能夠謙卑,往往會得到很多人的輔助。儒家講“傲不可長”,不僅不可長,還要慢慢的把它降低,把它消除,對治的方法就是用謙卑。
正所謂身不修則德不立,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內(nèi)正其身,外正其容。好的修養(yǎng),似一縷清新的風(fēng),自然清爽,馳而不亂,令人油然敬重;好的素質(zhì),更似一束和煦的陽光,晴朗明艷,暖而不過,讓人歡喜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