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宿白懷,蒲邰從鄂
?。亨嵞鹿袃鹤咏须?gùn),字子印。他有個孫子在鄭國擔(dān)任大夫,便以祖上的字“印”作為自己的姓氏,為印氏。世代相傳。
宿:伏羲氏的后代。周武王時,追封伏羲氏的后裔于宿地(今山東省東平縣東),建立宿國。其子孫后代于是便有以國名作為姓氏,稱宿姓。
白:春秋時期,秦文公的一個兒子名叫公子白,其后代子孫便有以白作為姓氏的,稱為白氏。
懷:據(jù)史料記載,春秋時期,宋國微子啟的后代子孫都姓懷。
蒲:相傳夏禹時代,追封舜帝的后代于州蒲(今河南長垣;一說山西呂梁;一說山西蒲州),其后代和過人就有把封邑名“蒲”作為自己姓氏的,稱為浦姓。
邰(tái):根據(jù)《百家姓考略》中記載,帝堯封后稷于邰,期后世子孫便以邰為姓。稱為邰氏。
從:東周時,周平王封他的小兒子精英在樅(cōnɡ,在今安徽省樅陽),建立樅國,為侯爵,史稱樅侯。樅侯的后代子孫,便以樅作為姓氏,一直延用到漢代仍有樅姓,后來后人去木留從,改樅姓為從姓。
鄂:春秋時,晉侯光曾經(jīng)在鄂居住生活(今山西鄉(xiāng)寧以南),
后來他繼承爵位,所以世稱晉鄂侯,他的后代子孫中也有以鄂作為姓氏的。
索咸籍賴,卓藺屠蒙
索:西周初期,周武王把殷商七族中的索氏遷到魯?shù)囟ň?,其后人便都以索作為姓氏?/p>
咸:根據(jù)《姓苑》中的記載,商朝時設(shè)有掌管占卜巫事的大臣,叫做咸巫,他的后代以其神通廣大而自豪。于是便有以祖先的官職為姓氏的,即巫氏,也有以其名字作為姓氏的,稱為咸氏。
籍:春秋時期,晉國有一位叫荀林父的答復(fù),他的孫子名為伯厴,負(fù)責(zé)管理國家典籍文獻(xiàn)的工作,其后人以官為氏,于是有了籍氏,世代相傳。又衛(wèi)國個叫籍圃的地方,居住在那里的人便有以籍為姓氏的。
賴:周武王封炎帝的后裔于賴(今湖北隨縣),并建立賴國,于是國人便有以賴為姓氏的。到了春秋時期,楚靈王滅賴國,賴國族人遷至鄢、羅、傅等地,其后裔便以國名為姓氏,稱賴氏。
卓:春秋時期,楚威王有個兒子叫公子卓,他的后代便有以所以又稱公子卓,他的卓為姓的。又楚國有個大夫叫卓滑,他的后世子孫中便有以卓作為姓氏的,稱卓氏。
藺:春秋時,晉穆公的小兒子被封于韓(現(xiàn)在陜西省韓城縣),建立韓國,受子爵,世稱韓子。他的后世子孫便以韓為姓。傳到韓厥(即韓獻(xiàn)子)時,他的一個玄孫叫韓康的在趙國做了官,被分封在藺(今山西離石西),于是韓康的后代中便有以封邑名為姓的,稱藺姓,藺相如便是出自一這氏族。
屠:據(jù)說商王的王族后裔中有被封于?地的,其后人后來去掉了“邑”旁,于是有了屠姓。
蒙:夏朝初期,顓頊的后代被封于蒙雙(今山東省境內(nèi)),其后世子孫便以封地名作為姓氏,一支蒙姓,一支雙姓。又周朝時,有官職名為東蒙主的,是管理、主持祭祀蒙山的官,并世居蒙山,其后人便以蒙作為姓氏,世代相傳。
池喬陰郁,胥能蒼雙
池:戰(zhàn)國時,秦國有個王族公子名池,世人稱為公子池,后來做到秦國的大司馬,家族十分顯赫,他的后代就以池作為姓氏來紀(jì)念他,于是有了池姓。
喬:相傳,黃帝死后被安葬在橋山(在今陜西省黃陵縣城北),為他守陵的人便以“橋”作為姓氏,他的后人便都姓橋,后來有部分橋氏去木旁改姓喬。
陰:管仲的裔孫名為修,后來在楚國被封為陰大夫,被世人稱為陰修,他的后世子孫就有以陰為姓的,稱為陰氏。
郁:古有郁國,屬于吳大夫封地,其后裔便都以郁作為姓,并世代相傳。
胥(xū):春秋時期,晉國有一位大夫叫胥臣,曾經(jīng)追隨公子重耳流亡他國,后來重耳繼位為晉文公,對胥臣賞賜豐厚,胥臣的后代便以胥作為姓,并世代相傳姓胥。
能:周成王時有個大臣叫熊繹,因有功,受封于楚地,建立楚國。熊繹的兒子名叫熊摯,受封在夔(今天的湖北省姊歸縣東),建立夔國,為楚國的附庸國。后來楚國以夔國不祭祀祖先為由,將它滅掉了。夔國的后人為了避免被株殺,去掉熊
字下面四點水,改姓能。
蒼:一支出自黃帝的后代,黃帝的后裔曾孫中,有一個叫蒼舒的,他的后代便以蒼作為姓氏,故有蒼氏。
聞莘黨翟,譚貢勞逄
聞:出自復(fù)姓聞人氏。魯國有一位名人叫少正卯,非常有學(xué)問,但是主張與孔子相抵觸,曾聚眾講學(xué),對孔子的常說沖擊很大。后來,孔子在魯國任司寇時,利用職權(quán)殺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當(dāng)時聞名于世的人,所以其后代便用“聞名”來作為姓氏紀(jì)念他,隨后一部分子孫又簡稱聞姓。
莘(shēn):夏朝的初期,夏王啟封高辛氏的兒子摯于莘地,建立莘國。其后世子孫便以莘為姓氏。
黨:黨姓出自夏后氏,夏禹有后裔世居黨項,于是其中便有以黨作為姓氏的并世代相傳姓黨。
翟(zhái):根據(jù)《百家姓考略》中記載,黃帝的后裔有生活的翟地的,他們的后代子孫就以翟為姓。
譚:周朝封顓頊的后人于譚地,并建立了譚國,其后代子孫便以譚為姓。
貢:根據(jù)《百家姓考略》記載,春秋時期,孔子的一個弟子叫子貢的,他的后人中就有一部分以貢為姓。
勞:勞氏源于漢代,以山名為姓。嶗山(今山東省青島市境內(nèi)),古時稱勞山。居住在山上的人少與外人來往,西漢初期,勞山的居民才開始與外界交往相通,漢王朝便賜他們勞姓。于是勞姓開始世代相傳。
逄:據(jù)傳炎帝的后裔子孫中有個名叫陵的,他在商朝時受封于逄,并建立逄國,世人又稱他為逄伯陵,他的后代子孫便有以逄為姓氏的,所以有了逄氏。
姬申扶堵,冉宰酈雍
姬:相傳黃帝出于姬水河畔,于是以姬為姓。周朝的王族是皇帝的后裔,所以也是姬姓之始。
申:相傳炎帝神農(nóng)氏的后裔中,有受封于申地建立申國的,其后人便有以申作為姓氏,故有申氏。
扶:根據(jù)《路史》中記載,夏禹時,有個大臣叫扶登,他的后世子孫便有他的子孫以扶作為姓氏的,因此有了扶氏。
堵:源于姬姓。春秋時期,鄭國大夫泄寇受封于堵邑(今河南省境內(nèi)),世人又稱他為堵叔,是鄭國當(dāng)時的執(zhí)政大臣之一,他的后代子孫便有以堵作為姓氏的,稱為堵姓。
冉:出自高辛氏帝嚳之后,相傳帝嚳作為炎帝部落的聯(lián)盟首領(lǐng)時,他的屬下是由八個大部落所組成,其中便有冉氏一部,這個部落中便有以冉為姓氏的,并世代姓冉。
宰:宰姓出自姬姓,周朝有個大夫叫宰孔,他的后世子孫便以宰作為姓氏。
酈;夏禹時,追封黃帝后人于酈邑(今河南內(nèi)鄉(xiāng)東北),建立酈國。酈國滅亡后,其王族后人便以國名作為姓氏,于是有了酈姓。
雍:周文王將他的第十三個兒子分封在雍地(今陜西西部一帶),建立雍國,世人稱其為雍伯,他的后世子孫便有以祖先封地地名作為姓氏的,姓雍。
郤璩桑桂,濮牛壽通
郤(xì):出自姬姓。春秋時,晉獻(xiàn)公發(fā)兵攻打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帶領(lǐng)晉軍攻破翟人營壘,打敗了翟人,立下戰(zhàn)功。事后晉獻(xiàn)公將郤邑(山西泌水下游一帶)分封給他,并建郤國,為子爵,所以世人又稱他為郤子。他的后代子孫便有以封地名作為姓氏的,稱郤氏。
璩(qú):古時候,壤與糖通用,指的是金制的耳環(huán),據(jù)說最早制作耳環(huán)的人,其后代子孫便以璩作為姓氏。
桑:春秋時期,秦國的一位叫公孫枝的公子,字子桑,他的后世子孫便有以桑作為姓氏的,于是便有了桑姓。
桂:周朝王族后裔姬季楨入秦?fù)?dān)任博士。秦始皇施行焚書坑儒的殘忍政策時,姬季楨被殺。他的弟弟季眭(guì)為了避禍,將季楨的四個兒子都改了姓名。因“桂”與自己名字中的“眭”同音,于是將老大改名為桂奕,于是有了桂姓。
濮(pú):出自舜的后代。據(jù)說虞舜成為部落首領(lǐng)后,將他的兒子散分封于濮地,散的后代子孫便有以地名為姓的,于是就有了濮姓。又春秋時期,衛(wèi)國有一位大夫被封于濮(今河南濮陽市東濮城),他的后代子孫便以封地為姓,稱為濮氏。
牛:周武王滅商之后,封商朝皇族,商紂王庶史微子啟被封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國。微子啟的后代中有個叫牛父的,是宋國餓司寇(掌管刑獄),他在抵御游牧民族,保衛(wèi)宋國的戰(zhàn)場上犧牲,其后代子孫引以為榮,便取他的字為姓,姓牛,并世代相傳。
壽:春秋時期,有吳王叫壽夢的,其后代子孫便有以壽作為姓氏的,姓壽。
通:春秋時,巴國有個大夫封地在通川(今天的四川達(dá)州),于是他的后代子孫便有以封地名作為姓氏的,稱為通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