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故龍以為畜,故魚鮪不淰;鳳以為畜,故鳥不獝;麟以為畜,故獸不狘;龜以為畜,故人情不失。
“什么叫做四靈?麟、鳳、龜、龍,它們是四類動物之王,被叫做四靈。所以,如果龍已成為家畜,那么它的鱗族部下也就尾隨而來;如果鳳已成為家畜,那么它的羽族部下也就紛然而至;如果麟已成為家畜,那么它的毛族部下也就乖乖歸順;如果龜已成為家畜,那就可用以占卜,預(yù)先察知人情。
故先王秉蓍龜,列祭祀,瘞繒,宣祝嘏辭說,設(shè)制度,故國有禮,官有御,事有職,禮有序。故先王患禮之不達于下也,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國,所以列地利也;祖廟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儐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廟,三公在朝,三老在學(xué)。王,前巫而后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無為也,以守至正。故禮行于郊,而百神受職焉,禮行于社,而百貨可極焉,禮行于祖廟而孝慈服焉,禮行于五祀而正法則焉。故自郊社、祖廟、山川、五祀,義之修而禮之藏也。
所以先王手持蓍草和龜甲,安排祭禮的事,埋幣帛以祀神,宣讀祝嘏辭說,建立制度,于是國家有禮儀,百官各治其事,百事各有職守,禮儀各有次序。先王擔(dān)憂禮教不能普及于民眾,于是祭天帝于郊,用來確定天的至尊地位;祭祀土神于國中,用來顯示地給予人類的利益;祭祀祖廟,用來推行以孝為本的仁道;祭祀山川,用來接遇鬼神;舉行‘五祀’,用來追本各項事功及制度之源。宗祝在宗廟,三公在朝廷,三老在學(xué)校。王者前有巫官,后有史官,卜筮之人和樂師諫官跟隨在左右,王者處于中央,心思無需多用,只需恪守中正之道而已。像這樣,禮施行于郊祀,天上眾神就會各司其職;禮施行于社祭,各項財貨資源就能為人們所用;禮施行于祖廟,孝慈之道就能被人們接受;禮施行于‘五祀’,各種制度法則就會端正。所以郊社、祖廟、山川、五祀等項祭祀,包含著豐富的意義,是各種禮儀的根本。所以,一天子在宗廟中,有宗祝相助;在朝中,有三公輔佐;在太學(xué)中,有三老給提建議;在天子的身邊,前有掌理神事的巫,后有負責(zé)記錄言行的史,負責(zé)占卜的官員、負責(zé)奏樂、負責(zé)規(guī)諫的官員,尸都在天子的左右,天子居中,心里沒有任何雜念,只須惜守至正之道就行了。所以,祭天于南郊,天上的眾神就會各司其職;祭地于國,地上的種種資源就都可利用;祭祖于廟,孝慈之道就會得到推行;舉行五祀之祭,各種法則制度就會得到遵守。由此看來,祭天、祭地、祭祖、祭山川、祭五祀,都是借助于禮而昭示其含義的。
故圣王所以順,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用水火金木,飲食必時。合男女,頒爵位,必當(dāng)年德。用民必順。故無水旱昆蟲之災(zāi),民無兇饑妖孽之疾。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棷,龜龍在宮沼,其余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窺也。則是無故,先王能修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故此順之實也。
“所以圣王順著天時、地利、人情而制禮,不使慣于山居者徙居水旁,不使慣于居住河洲者遷居平原,這樣,人們就會安居樂業(yè)。使用水、火、金、木和飲食,都要因時制宜。男婚女嫁,應(yīng)當(dāng)及時;頒爵晉級,應(yīng)當(dāng)依據(jù)德行。使用百姓要趁農(nóng)閑,不奪農(nóng)時,所以就沒有水旱蝗螟之災(zāi),也沒有兇荒妖孽作祟。這就造成天不吝惜其道,地不吝惜其寶,人不吝惜其情的太平盛世。于是天降甘露,地涌甘泉,山中出現(xiàn)現(xiàn)成的器皿和車輛,大河中出現(xiàn)龍馬負圖,鳳凰、麒麟、神龜、蛟龍四靈畢至,或棲息在郊外的草澤,或畜養(yǎng)在宮中的水池,至于尾隨四靈而來的其他鳥獸更是遍地作巢,與人類友好相處,它們產(chǎn)的卵,人們低頭就可以看到,它們懷的胎,人們伸手就可以摸到。這沒有別的原因,只是由于先王能夠通過制禮而把種種天理人情加以制度化,又通過誠信以達到順應(yīng)天理人情的緣故。而太平盛世也不過是順應(yīng)天理人情的結(jié)果罷了。”
禮器
禮器是故大備。大備,盛德也。
禮的功用充分發(fā)展,禮才能至于完備;而禮的完備,正是德行完善的表現(xiàn)。
禮釋回,增美質(zhì);措則正,施則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故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nèi)無怨,故物無不懷仁,鬼神饗德。
禮可以去除邪惡,增進人的本質(zhì)之美;用之于身,可以使人正直;運用于事,則無所不達。禮對于人來說,好比竹箭有了皮,可以修飾其外;又好比松柏有了心,可以堅固其內(nèi)。這外內(nèi)兩個方面,正是天下萬物的大本。有了大本,所以就能歷經(jīng)春夏秋冬而不改變其枝葉的茂盛。君子如果有了禮,就能與外界和諧相處,而內(nèi)心也無所怨恨。于是天下萬物都把仁愛之名贈送給他,連鬼神也來歆享他的美德。
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無本不正,無文不行。禮也者,合于天時,設(shè)于地財,順于鬼神,合于人心,理萬物者也。是故天時有生也,地理有宜也,人官有能也,物曲有利也。故天不生,地不養(yǎng),君子不以為禮,鬼神弗饗也。居山以魚鱉為禮,居澤以鹿豕為禮,君子謂之不知禮。故必舉其定國之?dāng)?shù),以為禮之大經(jīng),禮之大倫。以地廣狹,禮之薄厚,與年之上下。是故年雖大殺,眾不匡懼。則上之制禮也節(jié)矣。
先王制定的禮,既有內(nèi)在的實質(zhì),又有外在的形式。忠信是禮的內(nèi)在實質(zhì),得理合宜是禮的外在形式。沒有內(nèi)在的實質(zhì),禮就不能成立;沒有外在的形式,禮就無法施行。禮應(yīng)該是上合天時,下合地利,順于鬼神,合于人心,順于萬物的一種東西。四時各有不同的生物,土地各有不同的出產(chǎn),五官各有不同的功能,萬物各有不同的用途。所以,不到節(jié)令的動植物,不是當(dāng)?shù)氐耐撂禺a(chǎn),君子是木拿來作為祭品的,即令拿來,鬼神也是拒絕享用的。住在山里,卻以水里產(chǎn)的魚鱉作為禮品;住在水邊,卻以山里產(chǎn)的鹿永作為禮品。這樣的作法,君子認為是不懂禮。所以,一定要按照本國物產(chǎn)的多少,來確定其行禮用財?shù)幕驹瓌t。禮品的多少,要看國土的大小;禮品的厚薄,要看年成的好壞。所以即令遇到災(zāi)荒之年,民眾也不恐懼,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君上在制豐時是很有分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