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出生起,據(jù)說三歲之前,所作所為皆是由“性”起,乃本性;人之初,性本善,人不能都是善,善惡都有分;惡也并非大惡。人會被氛圍所同化,身邊人乃小人,日久而生出一顆狹隘之心,處事計較,得理不饒人;身邊人乃品德高尚之人,雖不能一概而論覺得此人身邊都是善類但起碼相處得體;
《中庸》,它是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論著。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實質(zhì)上用現(xiàn)代文字表述就是“臨界點”,這就是難以把握的“中庸之道”。人性的不善也不惡的本性,從臨界點向上就是道;向下就是非道。向上就是善;向下就是惡?!吨杏埂肥侨寮夷酥琳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結(jié)晶。它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修,修道之謂教”的性、道、教三者為根本,深入闡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和。
“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這句話很現(xiàn)實,“君子為人處世就像射箭一樣,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術(shù)不行。”換句話說,“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多改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