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上士聽了道的理論,勤懇、堅持不懈地去實行它;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半信半疑;下士聽了道的理論,大笑不止,認為荒誕不稽。如果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為道了。因此古時立言的人說過這樣的話:光明的道看似暗昧;前進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嶇;崇高的德好似低矮的山谷;廣大的德好似有不足之處;剛健的德好似怠惰;質樸而純真好像混濁未開。最潔白的東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棱角;最大的器具,反而最后完成;最大的聲響,反而聽來無聲無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沒有形狀。道幽隱而沒有名稱,無名無聲。只有道使萬物善始善終,而萬物自始至終也離不開道。
老子·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gu),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道是獨一無二的,道本身包含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交而形成一種適勻的狀態(tài),天下萬物就在這種狀態(tài)中產生。萬物背陰而向陽,并且在陰陽二氣的互相激蕩而成新的和諧體。人們最厭惡的就是“孤”、“寡”、“不轂”,但王公卻用這些字來稱呼自己。所以世上的事物,如果減損它有時反而會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有時反而得到減損。別人這樣教導我,我也這樣去教導別人。自逞強暴的人死無其所。我把這句話當作施教的宗旨。
老子·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騰躍穿行于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中。無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沒有間隙的東西。我因此認識到“無為”的益處。“不言”的教導,“無為”的好處,普天下很少有能夠認識到、做得到。
老子·第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聲名和自己的生命相比哪一樣更親呢?自己的生命和貨利比起來哪一樣更為貴重呢?獲取和丟失相比,哪一個更有害呢?過分的追求愛名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過多的積斂財富,必定會遭致更為慘重的損失。所以說,人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見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住長久的平安。
老子·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天底下最完滿的東西,似乎也有殘缺,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天底下最充盈的東西,好似也很空虛,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最筆直的東西,看起來好像是彎曲的;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辯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躁能夠勝寒冷,清凈能夠勝躁動,所以清靜為天下之正。
老子·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做到太平安定,把戰(zhàn)馬用來耕田種地。治理天下不合乎“道”,連懷胎的母馬也要送上戰(zhàn)場,在戰(zhàn)場的郊外生下馬駒子。最大的禍害莫過于不滿足,最大的過失莫過于貪得無厭。所以,知道欲望有度,不貪得無厭,才能保持恒久的滿足。